延續上週文章,今天司博特換來談談「增肌」。
一般認為,增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訓練」。不管你是進行運動專項訓練,在家練徒手,還是有氧運動,或是透過重量訓練,都可以不等程度地增加肌肉量。
不過,在這講求效率的時代,多數人都會想尋找最「快」又「有效」的增肌方法,卻沒有察覺這些方法背後的訓練原則才是關鍵。
像是個別化、特殊性、漸進、超載訓練等原則,都是構成增肌的關鍵。而在司博特的認知上,並沒有絕對的增肌訓練模式。只要你符合這些原則,在不受傷的前提下,能幫助你增加肌肉量的模式都是好方法。
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首先,站在「個別化」的角度,你可以得知,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對運動的反應也都會不一樣。即便是從事相同的訓練計畫,每個人的表現一定也會呈現落差。換句話說,別人的增肌計畫不一定適合你。
除此之外,每個人對運動的需求都不同,是為運動訓練的「特殊性」。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目標是要加強耐力,在訓練時就要著重在肌耐力訓練;或者說你是爆發力型的選手,那麼高強度、時間短的間歇訓練可能會比較符合你的需求。
所以,光是從個別化及特殊性的原則來看,你就可以組合出數不清的訓練目標,及擬定各種訓練計畫。你要做的,應該是去嘗試找出最適合你的模式才是!
你可能會問:根據ACSM針對各目標所建議的反覆次數「肌肥大8~12RM、肌力4~8RM、肌耐力12RM以上、最大肌力則是2~4RM」,這對我增肌有用嗎?
其實還是取決於你的目的。況且這也是ACSM的統計結果,並沒有代表一定要怎麼做!反過來想,如果我今天做13RM一樣有肌肥大的效果,這訓練對我來說還是有用吧?
當然,增肌不僅是要在訓練上做到原則,飲食依舊是重要的條件。特別是肌肉很難練,為了不讓它輕易流失,建議大家在運動前後都要進行補充營養的動作。(參考文章:運動前後怎麼吃)
鍛鍊本是條辛苦漫長的路,你所看到的姣好身材、大塊肌肉,或是減肥成功的案例,絕對都需要不等程度地犧牲。
像是飲食上的節制與補充(不是指節食,而是對食物營養的挑選等)、建立體能或肌肉所需要承受的痛苦,甚至是時間被剝奪。
說到底,司博特要傳達的就是一個概念:有練就有差,沒有絕對好或正確的訓練模式,只有適合你的最佳方法。只要在沒有受傷的情況下,循序漸進的鍛鍊,你的增肌模式自然而然就出現囉!
參考資料:
1.張正琪、蔡忠昌、呂香珠、宏偉欽、朱真儀、鄭景峰、李佳倫、郭堉圻、蔡櫻蘭(譯)(2012)。競技與健身運動生理學(二版)。台北:禾楓。(W. Larry Kenney, Jack H. Wilmore, David L. Costill, 2012)
2.王鶴森、吳泰賢、吳慧君、李佳倫、李意旻、林高正、郭婕、溫小娟、劉介仲、蔡佈曦、蔡琪文、鄭宇容、鄭景峰、謝悅齡、顏惠芷(2015)。運動生理學(二版)。新北市:新文京。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