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運動增補劑」,第一時間你會想到什麼?
禁藥…喂!
也是啦!前陣子莎拉波娃的風波鬧很大,就是因為「吃」出了問題,才會惹得一身腥,難怪有些人聽到「運動增補劑」,第一個會聯想到禁藥。
只不過這次的風波和以往有些不太一樣。
事件起因於她長年服用的藥物,近期被WADA(世界反禁藥協會)認定有助運動表現而列為運動員禁用藥物之一。但事後莎拉波娃並未停止服用,導致藥檢未過遭罰停賽。
雖然看起來不像是故意的,而且後來有不少政治陰謀的評論如「雨後春筍」冒出,企圖為莎拉波娃平反,但無法否認的是當下她確實違反規定,那就沒什麼好說,只能乖乖接受處罰。
[divide]
事實上,「運動增補劑」這個議題在運動界已相當成熟,舉凡肌酸、重碳酸鹽、咖啡因、支鏈胺基酸(BCAA)等等,都有經過非常多的研究驗證其效果,運動員也經常運用這些補品來強化自身能力,力求最佳表現。
然而,儘管運動增補劑的議題成熟,但還是有許多增補劑的效果是要被打上問號的!像是服用藥理性製劑(如安非他命、麻黃),就被認定不具有運動增補的功用,還可能因為使用過量危及生命。
此外,使用合成類固醇、生長激素等荷爾蒙製劑,雖然有增進肌肉質量、促進肌肉生長的可能,但其副作用與危險性,同樣能威脅到生命現象。如果運動員不備有相關概念,後果將不堪設想。
甚至有些人會採用生理性製劑(像是違規輸血、供應純氧的方式)來促進生理反應,想進一步提升運動表現。或許原理看似合理,但實際上人體並非能任由我們理想化操作。
至於現在市面上大家常看到的各式各樣補品(也就是營養製劑),大都經過數十年以上的研究證實:對人體有一定(或可能有)的效果,而不會產生過大(或可以接受)的副作用。
這些合法的增補品中,部分在早期甚至被列為禁藥,因後來更多研究與專家評估對運動表現或對身體的影響沒有想像中大後,才被解除禁令。不過,這也並不代表你可以全然放心…。
為刺激買氣,有些增補品製造商會大力宣稱產品的有效性,但是否經過具有公信力的科學研究證實,我們無從得知。少部分廠商也會拒絕透露潛在的負面效益給消費者知道。
因此,一旦運動員(或是你本身)決定使用增補品,會建議你盡量選用聲譽良好、大型的國際製藥廠等公司產品。專業運動員可以直接跟廠商聯繫、請醫生幫忙詢問,想必會更有效地幫助你避免一些麻煩。
[divide]
畢竟禁藥名單隨時都在修訂,而且變化頻率高!(莎拉波娃就替大家做了一個示範)所以對運動員而言,在吃任何東西前也都得格外小心是否踩到紅線,特別是為提升運動表現而吃的增補品。
[divide]
參考資料:
1.張正琪、蔡忠昌、呂香珠、宏偉欽、朱真儀、鄭景峰、李佳倫、郭堉圻、蔡櫻蘭(譯)(2012)。競技與健身運動生理學(二版)。台北:禾楓。 (W. Larry Kenney, Jack H. Wilmore, David L. Costill, 2012)
2.王鶴森、吳泰賢、吳慧君、李佳倫、李意旻、林高正、郭婕、溫小娟、劉介仲、蔡佈曦、蔡琪文、鄭宇容、鄭景峰、謝悅齡、顏惠芷(2015)。運動生理學(二版)。新北市:新文京。
[divide]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