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男女個人賽到團體合作戰,CrossFit Game的節奏與力量表現,總能點燃觀眾情緒,並大肆感染給在螢幕前欣賞比賽的人。看著2016年比賽Highlights,整個人也都跟著慷慨激昂了起來。
CrossFit Game的可看性是來自選手「如何使用不同器材展現身體素質」。操作槓鈴、舉重動作是基本;還有穿加重背心衝刺、扛沙包、推雪橇、丟藥球、爬繩索、跳箱等各種競技。
而這些器材中,又以「加重背心」讓司博特最感興趣。
通常加重背心上會有很多口袋,口袋裡可能會填充沙包或鐵塊。一般認為,透過加重背心額外給的重量,可以提高運動難度。看著CrossFit選手們穿著加重背心全力衝刺,也對它的訓練效果產生興趣。
過去曾看過研究表示,穿著加重背心做動態熱身,有助於提升運動表現。另一篇研究則指出利用加重背心做短跑訓練有不錯效果。另外透過加重背心運動也可以讓老年人獲得運動好處、提升關節活動度。
但礙於目前市面上購買得到的加重背心體積都算大,運動時整件背心晃動的程度可能會干擾運動,降低司博特嘗試穿著加重背心訓練的意願。
後來跟廠商接觸,得知他們研發了一款蜂巢式加重背心,強調合身、綁帶式設計並使用小鐵塊,讓加重背心不同於以往的笨重感,設計更簡單、輕便又貼身,是可以輔助訓練的衣著。
於是司博特決定進行加重背心的測試。關於這款「HIVE-HC1蜂巢式加重背心」有什麼特色,拿來做訓練的感覺如何,又能拿來做什麼訓練;也都將在下面進行詳細介紹。
因為每個人身型不同,HIVE-HC1蜂巢式加重背心分成M、L、XL號3種Size,司博特是穿著L號,加完鐵塊後最重可以到16公斤。
蜂巢式一詞是來自放置鐵塊的設計,稱為鐵塊插槽。隨著背心尺寸不同,鐵塊插槽數目不一樣。M號有84個、L號有118個、XL號有160個。而每一個鐵塊插槽最多能放2個鐵塊。
一格格的插槽能平均分散重量,不會有重量集中在中下半部的問題,可降低下背壓力。
選擇適合的Size後,可以透過綁帶調整寬鬆。方便的地方是,如果有人要輪流使用,只要體積不要差太多,原則上用綁帶調整就能給不同人穿。
再來是負重的部分,也是加重背心的重點。加重背心的重量是來自「負重鐵塊」。每個負重鐵塊是70克,「重量可調整的間距」目前市面上最廣的,讓訓練者更可以依據需求及能力調整重量。
另外,負重鐵塊也經過特殊處理可做到基本的防水,可降低鐵塊生鏽機率。
材質部分,訓練或日常活動長時間穿著可能讓排熱不順,HIVE-HC1蜂巢式加重背心的特殊裁縫,透氣能力更好,有助於體感降溫。
整體穿起來相當合身,肩帶寬度適中,能給予肩膀完整的活動度。
穿著加重背心時,鐵塊也能緊貼身體,不用擔心運動過程中會掉落,安全性相對較高。
對產品規格有了一定了解後,想必大家更關心如何利用加重背心做訓練。由於加重背心是直接負重在身上,不像器材需要手持,對於單一肌群的訓練效果較弱,偏重在整體性的發展,例如敏捷性、爆發力。
所以訓練方式會以徒手為主,或是搭配器材作練習,提升運動表現。
伏地挺身
徒手深蹲
原地爬山
跑步
捲腹
引體向上
敏捷訓練
爆發力訓練
訓練時,除了選對尺寸適當的加重背心,增加重量方面可以參考以下,並進行重量調整,一共分成3種訓練目的:
肌力訓練:加重背心的重量低於自身體重20%重
耐力訓練:加重背心的重量低於自身體重10%重
爆發力訓練:加重背心的重量低於自身體重5%重
穿著加重背心在運動時,屬於額外再增加負重,多少能提高熱量消耗與肌肉施力。換句話說,在低強度運動的狀況下,穿著加重背心可望維持相同的能量消耗。這對老年人或是受傷的人來說,運動能保有效果也相對安全。
有減肥需求的人也可以嘗試在日常生活中穿著加重背心,額外增加重量在身體上,能迫使身體動用更多力量去維持姿勢或移動,進而增加能量消耗。當然,飲食控制還是減肥最可靠的辦法。所以不代表穿加重背心,飲食不改善就能瘦。
就司博特自己實穿,發現運動過程中難免還是有背心晃動的狀況,這部分可能要花點時間習慣。至於一般靜態活動穿著加重背心,則不要將衣服綁太緊,以身體好活動為主。
通常穿著加重背心,建議裡面在加一件背心(如果要直接穿也沒問題),減少大量汗漬留在背心和鐵塊上。
清洗方面,將鐵塊拆除後洗滌,加重背心可以放到細網洗衣袋中弱速水洗或用「手洗」,洗完不烘乾、脫水,清洗後請快速調整商品型態並建議平放陰即可。
最後則有三點提醒:
1.利用加重背心來做短跑訓練雖然可提升運動表現,但負重不宜過重,否則有害於肌肉收縮,反而無助短跑表現。
2.由於加重背心對整體的體能發展較有幫助;相對已有體能基礎的人來說,使用加重背心進行訓練,需要再提升負重,可能才會感受明顯效果。
3.穿著HIVE-HC1蜂巢式加重背心訓練,同樣要遵行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重量的原則,才能有效避免運動傷害喔。
(本文為品牌BLADEZ邀請開箱體驗)
http://www.bladezsports.com.tw/product/hive-hc1
參考資料:
1.Faigenbaum, A. D., McFarland, J. E., Schwerdtman, J. A., & Ratamess, N. A. (2006). Dynamic warm-up protocols, with and without a weighted vest, and fitness performance in high school female athletes. Journal of athletic training,41(4), 357.
2.Young, W., Benton, D., & John Pryor, M. (2001). Resistance training for short sprints and maximum-speed sprints. Strength & Conditioning Journal, 23(2), 7.
3.Salem, G. J., Flanagan, S. P., Wang, M. Y., Song, J. E., Azen, S. P., & Greendale, G. A. (2004). Lower-extremity kinetic response to weighted-vest resistance during stepping exercise in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 20, 260-274.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