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進步,雖然帶給我們不少生活上的便利,卻也帶來不少負面影響,許多「文明病」因此產生。
即使在醫學發達的現今、人們普遍能獲得完善的醫療照護,這些病症仍舊深深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
其中,又以心血管疾病最為棘手。(在台灣是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次之)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統計,心血管疾病已經成為美國或大部份歐洲國家的主要死因,平均每2.9名死者中,就有1位是因為心血管疾病所導致。
該協會2006年的報告也指出,約有8千1百萬的美國人受到心血管疾病的影響,並且在2010年約有83萬人左右因此死亡。在這之中又以冠狀心臟疾病為主要死因,人數超過一半(53%),中風則是居次(17%)。
其實早就有不少研究顯示,運動能減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因為運動能顯著降低血壓、血脂肪、低密度脂蛋白的濃度,並且增加血漿量、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
而「動脈粥狀硬化」是造成冠狀心臟疾病的主要原因。指的是由於血液輸送壓力造成動脈壁破裂,吸引血小板附著,結果引起組織增生、低密度脂蛋白沉積形成斑塊,之後斑塊脫落並在其他部位凝結、阻塞血管。
所以運動就成了最佳助手,因為如果能降低血壓、減低血脂肪濃度,並提高脂肪運送效率(高密度脂蛋白濃度↑),自然就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除此之外,運動的好處還能令身體產生各種不同適應,例如:增加冠狀動脈直徑、增加心臟體積、加強血液壓縮能力,都能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而且不論是有氧或無氧運動,研究發現都能產生相同的適應。
不過,運動強度的高低,對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有著不同影響。
哈佛大學在2002年的研究就發現,以每小時6英哩(約9.7公里)的速度來進行跑步,與不活動者相比,能降低42%的患病風險;但若僅以快走作為運動選項,則與不活動者相比,則「只」有降低18%的風險。
同篇研究也發現,每週進行30分鐘的重量訓練(或更多),與不活動者相比,也能降低23%的風險。
有趣的是,該研究僅發現跑步、走路、划船或重量訓練有這些效果,若是透過游泳或騎腳踏車,則效果並不明顯。
但總結就是在這些運動中,強度越高,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越低。
如果你會擔心進行高強度運動會引發心臟病或甚至死亡的話,這裡也有一個數據可以提供你參考。
先說結論:沒錯,你的擔憂是對的!高強度運動的確會提高心臟病發或死亡的機率。
只不過這機率大概是:以高強度運動進行每1420萬小時,才會有一名男性死亡。如果以女性來看,則機率更低,約為每3650萬小時造成一名女性死亡。
所以綜合一下,究竟你是要擔心因為高強度運動而暴斃?還是因為不運動而發生心血管疾病呢?答案應該很明顯。
可是心血管疾病的進程相當緩慢且幾乎沒有任何徵兆,所以多數人在發病之前都會認為自己非常健康,直到身體超越極限(閾值)後才真正爆發出來,屆時往往一發不可收拾。
所以早期發現或預防就顯得相當重要。
而養成規律運動習慣便是最方便且最有效的方法。
[divide]
參考資料:
1.張正琪、蔡忠昌、呂香珠、宏偉欽、朱真儀、鄭景峰、李佳倫、郭堉圻、蔡櫻蘭(譯)(2012)。競技與健身運動生理學(二版)。台北:禾楓。p.21-2~p.21-22 (W. Larry Kenney, Jack H. Wilmore, David L. Costill, 2012)
2.Albert, C.M., Mittleman, M.A. Chae, C.U., Lee, I.M., Hennekens, C.H.,& Manson, J.E. (2000). Triggering of sudden death from cardiac causes by vigorous exertio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3, 1355-1361.
3.Tanasescu, M., Leitzmann, M.F., Rimm, E.B., Willett, W.C., Stampfer, M.J., & Hu, F.B. (2002). Exercise type and intensity in relation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me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288, 1994-2000.
4.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0).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10 Update. Circulation, 121, e46-e215.
[divide]
發表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