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的你,不可錯過的超級食物—藜麥Quinoa

撰文者 孫志銘 營養師

 

主食對於許多人來說又愛又恨,愛的原因是許多美食都擺脫不了碳水化合物,恨的部分則是碳水化合物總被認為是百病之首。

前一陣子,德國醫學博士Ulrich Strunz所著《為什麼麵條讓人變笨?》這本書讓許多人再度喚起了碳水化合物/主食對於人體的影響,司博特舉出這本書當例子當然不是否定麵條的營養,而是站在「營養學」的角度分析。

碳水化合物本來就是供給身體能量的最主要來源,對於運動員或是健身者更是重要。因為當碳水化合物不足,無論攝取的是蛋白質或是脂質,都會在身體中被轉化成葡萄糖提供身體所需能量。

 

galette with quinoa and vegetables

 

近年來全球營養界不斷地推廣以「全穀類」取代「精緻類」主食,例如:白米飯、白麵條等,相較之下攝取「全榖類」除了增加纖維攝取,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但是吃習慣「精緻類」主食的人對於「全穀類」總是敬畏三分。

當大部分的人提到全榖類絕對逃不出糙米的魔咒。在富有「米食王國」美譽的台灣,除了糙米之外,有沒有其他更好的主食可以選擇呢?答案是有的,它是被美國營養界號稱超級食物的「藜麥」(Quinoa)。

 

Smoky Quinoa and Bacon Salad

[divide]

「藜麥」有穀類之母(Mother of All Grains)之稱,是一種南美洲高地特有的穀類植物,可食的部分是種子,要說它是穀類,到不如說它是「偽穀類」(pseudo-cereal)。

「藜麥」在南美印加地區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只是在近年來才被熱門地討論起,每一杯(185公克)煮熟的「藜麥」約有8公克的蛋白質,「藜麥」所含的蛋白質與其他穀類不同,屬於「完全蛋白質」(註一),對於素食者或是健身的朋友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39公克的碳水化合物扣除內含5公克的纖維,跟同樣份量的白米飯少了約40%的碳水化合物,不想吃太多碳水化合物的族群,「藜麥」的確是另外一個不錯的全榖類選擇。

 

Tricolor quinoa grain

 

另外,「藜麥」也是無麩質全榖類,對於需要無麩質飲食的朋友又多了一個全榖類能煮,富含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例如;葉酸、鐵、鎂、鋅等,以及黃酮類化合物(Flavonoids),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不愧被學者譽為「穀類之母」

「藜麥」有三種不同的顏色;白色、紅色與黑色,混入白米飯一起煮可以增加色澤以及提供不同的口感。嚼在口中感覺像在吃有脆脆軟軟的小泡泡,外脆內軟。

夏天不想吃熱呼呼的,可以把它煮熟之後拌進沙拉當中;或是更懶一點,洗好直接丟進去煮湯,都是很道地的美式吃法。

 

Little boy child eating brown rice and quinoa

[divide]

除了推薦「藜麥」的好處之外,也需要提醒「藜麥」仍然屬於主食類的食物,不是因為它的營養豐富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吃,適合拿來取代原本飲食當中部分的碳水化合物份量,對於所有的族群都很適合。

有機會在市場或超市看到藜麥,不妨買回家試著烹調看看。

註一:完全蛋白質-包含所有必需胺基酸的質與量符合人體需求,大部分的完全蛋白質食物來源為動物性蛋白質。

[divide]

參考資料:Eatright.org

[divide]

請勿抄襲、剽竊司博特網站文章,違者必究,如需轉載、引用,請務必來信取得授權,並附上作者及來源處;
轉貼網址則不限,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