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 / 譚誠明(台大藥學博士)
有些人為了減肥,會自行發揮創意採用「過午不食」、「不吃晚餐」,或是傍晚5點之後就不再吃東西等方法,並相信自己的意志力可以換來好身材的代價,但真的是這樣嗎?
[divide]
專業的減肥或健身教練向來都不認同為了減肥而減餐的方式,反倒應該用營養密度高的優質飲食來維持體內的旺盛代謝率。
偏偏,總是有些想減肥又懶得運動的人,選擇了走偏門的方法,並提出了少吃或刻意避開某些食物的理論;問題是,這些方法縱然初期可能有效,卻都會為身體埋下不利於健康的隱憂,一旦體內的代謝機制受到破壞,想要維持身材或繼續瘦下去就難上加難了。
早餐和午餐支撐著白天的活動力,所以晚餐經常都是節食者的首選。
不吃晚餐的意義在於降低每日攝取的總熱量,理論上確實可以減少脂肪堆積、讓身體變輕,但生物體並非一成不變的機器,所以身體會產生因應飢荒環境的防禦機制,並調整體內燃脂產能的方式。
時間一長,耗能的肌肉會逐漸被分解,體脂肪也會越來越頑固,甚至引發易胖與傷身的危機。
除非能夠嚴格執行「太陽下山就睡覺」或「隔天很早起來吃早餐」的生活模式,否則在長期不吃晚餐的情況下,身體天天都要經歷一段長達十多個小時的飢餓狀態,漸漸就會調降體內消耗熱量的速度,而且對於下一餐的熱量吸收率也會提高,這都屬於生物的求生本能。
因此,如果長期不吃晚餐,只要下一餐的進食量增加,所有的多餘熱量就會被充分利用並快速轉換成脂肪堆積;然而,誰能夠堅持一輩子都不吃晚餐呢?所以,這種加倍吸收的危機就隨時埋伏在餐桌上。
忍耐著不吃晚餐所減輕的體重一旦復胖回來,造成的心理打擊更是巨大!
計畫「不吃晚餐」之前,應該認真考慮下列幾種生理效應:
1.身體進入低能量狀態,復胖就會來得更快。
不吃晚餐所帶來的減重效果,大部分都是水分與肌肉組織流失,下回再進來的熱量就會以脂肪型式快速堆積起來,而這種溜溜球效應就是越減越肥的原因。
根據計算,一天下來,每公斤體脂肪只會消耗4到10大卡的熱量,而每公斤肌肉組織的熱量消耗可達75到100大卡!保住肌肉,設法減掉脂肪,才能真正減到「肥」。
2.不吃晚餐所引起的復胖效應,很容易讓胰島素快速失去功能,並造成血糖值不穩定,接著更會讓各種代謝的機能都發生錯亂。無法順利代謝尿酸、血脂等物質的身體,往往都已罹患了代謝行疾病。
3.不吃晚餐通常代表了長時間挨餓,空腹時的胃酸就容易侵犯胃壁,造成潰瘍傷口或悶痛。接下來,反覆發生的潰瘍還可能導致胃發炎、胃酸過多、胃食道逆流,甚至引起消化道的永久損傷。
4.已經有血糖問題或腎臟病,若再加上不吃晚餐的習慣,也有可能導致低血糖,接著引發頭暈、臉色蒼白、顫抖、心跳加速、呼吸窘迫等症狀。
5.缺乏食物中的營養素,精神也就不易安定,所以長期不吃晚餐的問題除了營養不良,還會因為壓抑感而增加心臟的負荷。
[divide]
該被限制的並不是晚餐,而是生活中的精緻加工食品,尤其是甜食。與其不吃晚餐,倒不如進一步修正每天的飲食習慣,選擇有營養的食物,並搭配有氧運動及肌力訓練,才不會因為身材外觀而賠上健康。
[divide]
發表評論